清晨的朝阳河(栋梁河)泛起粼粼波光,白鹭掠过34.08公里的碧水长廊。两岸新生的生态护坡上,渝北区玉峰山镇的老张正在巡河。近段时间,繁茂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长宏网,小雏菊等野花点缀在步道与河岸边,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的河水缓缓流淌着……
\n近日,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4年度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,渝北区栋梁河等8条河湖成功入选。“现在好不容易治理好了,我们可得保护好他。”老张笑着说。这条横跨渝北、江北两区的长江一级支流,曾深陷治理困局:上游河岸遭到破坏,水土流失严重,水资源调控粗放,部分河段在枯水期干涸断流;下游因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迅速,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,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河,导致水质长期不达标……
\n一条河,隔开了地理空间,却无法分割共同守护的责任与渴望。面对严峻挑战,渝北区率先扛起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”责任,投入4.1亿元建设苟溪桥水库。这座水库如同嵌在流域顶端的“生态水塔”,既解了20万居民用水之急,更以0.124立方米/秒的生态流量持续滋养全河道——2024年达标率100%的监测数据长宏网,见证着渝北人的治水初心。
\n建水库仅仅是第一步。渝北深知要抚平河岸伤痕,必须遏制住水土流失。于是,在渝北段38公里战线上,生态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:拆除违建厂房23处,新建生态护岸12公里,让裸露的河岸重披绿装;实施“滴水归田”计划,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.58;建成47座农村污水处理站,管网入户率达92%。“每修复一米河道,就给下游送去一米清水。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\n同时,渝北人深知“独善其身”难换长清,主动伸出协同治理橄榄枝,共同编织起一张流域治理的协同网络:创新建立联合审批机制,从企业选址的源头为河流“减负”;建立“两区三机制”监督体系,将人大、政协、民主党派的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,让交叉执法与水质暗访成为常态;生态环境、水利、农业等部门分别签订合作协议,让联合执法与联合巡河落到实处,朝阳河(栋梁河)终于迎来重生。在跃进桥断面监测点,两区环保人员每月“会诊”的水质图谱显示:从2019年劣Ⅴ类到如今稳定Ⅲ类的跃升曲线,恰似朝阳河涅槃重生的心电图。
\n河道重现清流,枯水期断流成为历史,防洪韧性在生态护坡的守卫下悄然增强,两岸水土流失显著遏制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治理红利惠泽两岸:上游渝北农文旅融合在绿水青山间焕发勃勃生机,就业与旅游收入节节攀升;下游江北港城工业园区摘得“国家级绿色园区”桂冠,昂首踏入“近零碳工业园区”试点行列。昔日困扰居民的“黑水沟”,如今已成为人水和谐的生态绿廊。
\n原标题:渝北跨区联动治理朝阳河的绿色实践长宏网
粤有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